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。由于高血压在临床上常常引起心、脑、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,世界卫生组织也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明确规定,但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。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/8kPa(90/60mmHg)即为低血压。
低血压的分类
1 急性低血压
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明显下降,临床上常因脑、心、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、眼黑、肢软、冷汗、心悸、少尿等症状,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。
2 慢性低血压
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,其中多数与患者体质、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,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;
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(尤其直立位)有关,称为体位性低血压;
与神经、内分泌、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有关的低血压称之为继发性低血压。
低血压的典型症状
生理性低血压状态
生理性低血压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,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,但无任何自觉症状,经长期测试,除血压偏低外,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,也不影响寿命。据统计,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的人约占健康人的2.5%~3.5%,常见于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群如体育运动员、重体力劳动者,体型瘦长的年轻妇女也不少见。
病理性低血压状态
原发性低血压是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,如生理性低血压(体质性低血压),多见于体质瘦弱的老人、女性。
继发性低血压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,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,如大出血、急性心肌梗死、严重创伤、感染、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。大多数情况下,低血压为缓慢发生,可逐渐加重,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、恶性肿瘤、营养不良、恶病质等的低血压。
低血压检查
体格检查
对低血压患者除了注意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外,也应注意双上肢以及上、下肢间血压的比较测量,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。除此之外,查体时还应注意患者面容、皮肤色泽、毛发分布、胖瘦、有无水肿等一般表现;心脏查体尤应注意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;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患者肢体感觉、运动以及共济运动等。
实验室及特殊检查
根据病史和查体可以获得患者低血压病因诊断的线索,但若确立诊断尚需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或特殊检查。如怀疑糖尿病者需进行血糖、尿糖测定;心血管疾病需进行心电图、超声心动图甚至心血管造影检查,必要时也可进行血常规、血电解质、肌钙蛋白、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、有创性电生理检查、直立倾斜试验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;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、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。
怀疑肺栓塞,可进行血气分析、肺动脉CT、肺通气灌注扫描等。怀疑颅内病变或局灶性神经病变,则要进行脑电图、头颅和脑CT及磁共振。
均衡调理
适当加强锻炼
生活要有规律,防止过度疲劳,极度疲劳会使血压降得更低。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适当加强锻炼,提高身体素质,改善神经、血管的调节功能,加速血液循环,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作,老年人锻炼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,如太极拳、散步、健身操等。
调整饮食
每餐不宜吃得过饱,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;低血压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,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,从而可提高血压;适量饮茶,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;少量饮酒(葡萄酒最好,或饮适量啤酒,不宜饮烈性白酒),可使交感神经兴奋,加快血流,促进心脏功能,降低血液黏稠度。
日常注意
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,保证足够的睡眠、规律正常的生活,可减轻低血压症状。早上起床时,应缓慢地改变体位,防止血压突然下降,起立时不能突然,要转身缓缓而起,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,例如提起、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缓慢。
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、过冷,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,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。
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宜穿有弹性的袜子、紧身裤或绷带,以加强静脉回流。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增加血容量。